发布日期:2025-04-28 15:41:00
浏览量
:313
《生物制造丙交酯》国家标准(GB/T 44826-2024)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为生物制造丙交酯产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规范引导,对推动聚乳酸等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丙交酯,作为聚乳酸合成的关键中间产物,在可降解材料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聚乳酸,这种从玉米、马铃薯等发酵得到乳酸制备而来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可加工性,广泛应用于包装材料、汽车和飞机内饰件、医用材料等诸多领域,成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丙交酯的发展历程充满波折。早在上世纪,国外便已开启丙交酯工业化生产的征程。20世纪90年代,美国Nature Works公司(前身是嘉吉公司与陶氏化学的合资企业Cargill-Dow)成功实现聚乳酸的产业化,让丙交酯走入大众视野。此后,全球对丙交酯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其作为聚乳酸合成的核心原料,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内的丙交酯技术发展之路则更为坎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缺乏自主的丙交酯生产技术,聚乳酸生产所需的丙交酯完全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我国聚乳酸产业的发展。直到2018年,丰原集团与比利时公司合资成立丰原福泰来聚乳酸公司,以及国内众多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研发,终于攻克了丙交酯生产技术难题,实现了丙交酯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聚乳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发布的GB/T 44826-2024《生物制造丙交酯》国家标准,由全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80)归口,由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起草的。该标准对丙交酯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规定。
在技术要求方面,标准对丙交酯的纯度、杂质含量等关键指标做出明确规定,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试验方法上,提供了科学、准确、可操作的检测手段,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据;检验规则的制定,规范了产品的检验流程和判定准则,保障市场上流通的丙交酯产品质量稳定;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的明确,则有助于产品在流通环节的管理,确保产品性能不受影响。GB/T 44826-2024《生物制造丙交酯》国家标准的实施,是我国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丙交酯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生产规范和质量标准,有效解决了目前丙交酯产品无统一判定标准的问题,引导企业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我国丙交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我国聚乳酸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迈进。对于整个聚乳酸产业而言,这一标准的实施将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生产企业能够依据标准生产出更优质的丙交酯,为聚乳酸生产提供稳定可靠的原料供应;聚乳酸加工企业则能基于标准原料,开发出更多高性能、高附加值的聚乳酸产品,进一步拓展聚乳酸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一标准的实施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将推动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的广泛应用,减少传统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