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档,将对所有进口货品征收10%的最低基准关税,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
第二档,对部分贸易伙伴课以更高关税。其中,柬埔寨被加征49%,老挝48%,越南46%,缅甸44%,伊拉克39%,孟加拉国37%,泰国36%,中国34%,欧盟20%,日本24%,韩国25%,更高关税预计4月9日执行。
第三档(优惠档),有关企业把工厂搬到美国,可获关税豁免。
2、多国反制举措
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连锁反应,多国迅速作出反制:
中国:4月4日果断出手,4月10日起,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同时,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启动反倾销调查等一系列组合措施。
欧盟: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警告美国关税将给全球经济带来“可怕后果”,并启动反制机制。分两阶段对价值26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第一阶段从4月1日起,针对哈雷摩托车、波旁威士忌、橙汁等;第二阶段于4月中旬扩大至飞机零部件、农产品等,报复规模与美国关税相当。
日本、韩国:虽表达“极其遗憾”,但日本未采取实质性反制,韩国则通过补贴本国汽车和半导体行业,推行“关税冲击缓冲计划”。
东南亚国家:作为重灾区,越南总书记苏林4月4日与特朗普通话时,提出愿将对美进口关税降至0%,以求美国妥协,然而美方至今未松口,仍维持46%税率。泰国、柬埔寨等国面临36%-49%的高关税,或致使纺织、电子等产业供应链转移。
3、中国转口贸易遭围堵,出走东南亚?
此前中美贸易战期间,“中国→东南亚→美国”的转口贸易模式有效降低了贸易战冲击。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对东盟出口总量达5865.24亿美元(增长12%),超过对美国(5246.56亿美元,增长4.9%)和欧盟(5164.61亿美元,增长3%)的出口,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单一出口市场。同年,越南对美国出口达123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不乏中国产品借道东南亚进入美国市场的情况。
但此次美国关税调整后,柬埔寨(49%)、老挝(48%)、越南(46%)、缅甸(44%)、泰国(36%)等国关税高于中国(34%),转口成本骤升。以越南转口为例,商品总成本可能高于直接从中国出口。企业需重新评估转口的经济可行性,甚至可能迫使这些企业放弃这些市场。
即便未来东南亚国家,都像越南期望的那样,成功获得“对等0关税”(目前越南尚未成功),或通过出让部分利益获得低关税,但美国已加强对 “第三国转口” 的审查力度。美国要求商品在东南亚国家进行实质性加工(如改变税号、增值比例达标)才能享受较低关税。若仅简单组装或贴标,仍可能被追溯为 “中国原产” 并补征高额关税。
在塑料包装行业,这种困境尤为明显。像裕同科技(002831)、恒鑫生活(301501)、众鑫股份(603091)、家联科技(301193)、王子新材(002735)等企业,虽在东南亚设厂多年,仍难以抵御美国高关税带来的成本剧增与利润压缩,而美国第三档政策因人力成本高,对薄利多销的塑料包装行业吸引力有限。
4、中国塑料行业承压,出口成本激增,聚乳酸反而收益?
美国是中国塑料产品重要出口市场,2024年中国塑料及其制品对美出口达1411.92亿美元,占总出口的16.76%。此次美国对中国塑料材料加征34%关税,叠加运输、物流等成本上涨,中国塑料企业利润率被压缩15%-20%。义乌小商品市场商户与美国客户协商关税分担,部分企业尝试提价转嫁成本。
面对美国市场困境,部分企业转向欧盟市场,但欧盟经济近年面临衰退压力,2024年欧盟塑料进口量同比下滑5.2%。美国关税政策使中国塑料出口面临“美欧双缩”局面,市场拓展艰难。
生物降解塑料领域情况特殊。2024年中国生物降解塑料产量超30万吨,中国出口美国的聚乳酸(PLA)数量稀少(2023年13吨,2024年12吨),美国加征关税影响小。相反,中国从美国进口PLA量较大,2023年1.9万吨,2024年2.3万吨。中国反制后,美国出口中国的PLA关税上调34%,以2024年单价1.72万元人民币/吨计算,叠加此前税率调整,进入中国市场单价飙升至2.35万元/吨,竞争力大减。
就PBAT而言,2023年中国出口美国186吨,2024年523吨;美国出口中国数量极小,2023年11吨,2024年14吨,对整体贸易格局影响可忽略不计。
不过,部分降解行业上市公司仍受冲击,如金丹科技乳酸及其系列产品对美出口关税高达50.1%。金丹科技表示,关税的提升会直接导致公司出口美国的产品成本上升,公司需要支付更高的关税费用。此外,关税的增加还可能影响公司的销售策略和定价策略,公司出口产品可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价格以应对成本上升。
金丹科技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1)公司将继续优化产品结构、实施差异化产品组合策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2)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
(3)坚持做好国外重点市场的拓展,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布局,巩固提升欧洲公司的运营质量和管理水平。
(4)公司将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关税政策的影响。
总体而言,美国关税政策加剧全球产业链不确定性。欧洲塑料业因高成本与监管压力衰退,中国则借助技术升级和市场多元化(开拓欧洲与“一带一路”市场)提升竞争力。降解塑料作为绿色转型关键领域,虽短期受冲击,但长期受益于全球“禁塑”趋势,未来发展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