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军教授:全生物降解地膜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发布日期:2024-12-13 18:41:30   浏览量 :133
发布日期:2024-12-13 18:41:30  
133

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报道,新疆地区的地膜残留量平均高达13.8公斤/亩,大幅高于3.45kg/亩的全国平均水平。日前,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吕军教授揭示了这一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严峻的污染现状已促使相关从业人员不得不寻求有效解决残膜污染问题的途径。

11月28日,在 “绿色能源化工新材料产业创新链发展大会盛大召开。会上,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吕军教授发表《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新疆地区适应性评价及应用前景预测》主题演讲。

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吕军教授在演讲中,吕军教授系统地阐述了诸如为何需要生物降解地膜生物降解地膜是否能够完全降解生物降解地膜实际应用的可行性降解地膜在推广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为参会者深入剖析了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新疆农业领域的应用全景与发展脉络。
以下是演讲内容摘要:

1、为什么需要生物降解地膜

在新疆农业生产中,地膜覆盖技术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增温、保墒、控草、增产等功能显著,使种植边界北移,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与农作物产量,应用作物种类广泛涵盖多种经济作物与大宗粮食作物。然而,随着地膜使用的持续,农田地膜残留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全国覆膜区域均有不同程度污染,平均为3.45kg/亩,新疆最严重,平均13.8公斤/亩。在此背景下,全生物降解地膜成为解决残膜污染的关键方向。

2、生物降解地膜能不能完全降解

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在3年内可完全降解,通过多种细菌和真菌协同作用,最终矿化为CO₂。其降解过程受土壤、气候及作物影响,虽会产生微塑料,但最终能全部降解。而氧化生物降解地膜存在残留污染的风险
连续覆膜5年的PE膜和生物降解地膜的农田。(新疆石河子总场)

3、生物降解地膜能不能用不过,与普通PE膜相比,降解地膜功能有待完善,存在区域与作物适宜性问题,推广使用需配套农艺措施,根茎类作物相对更适宜。当前可通过鉴别、合理选择厚度功能期颜色等、采用相匹配农业栽培技术等降低生产风险,在喜凉类、块茎类等作物上已展现出增效成果,能抵偿成本,各地也在探索栽培模式下的农机配套技术。4、生物降解地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污染现状促使农业领域积极治理,增产增效成为推广动力。一方面要禁止双降解(即光氧降解)材料地膜使用,从功能期短的增效作物如喜凉作物、块茎类作物入手逐步推广;另一方面需继续研究超薄生物降解地膜以降低成本,从原料与材料性能上探索改进,同时加强科技培训。政府相关部门也应从政策、财政、法律、媒体宣传、科技推广等多方面提供支持与保障,以推动生物降解地膜持续稳定推广,实现新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与污染治理的双赢。 

可喜的是,新疆新修订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田地膜管理条例》已于2024年5月1日开始实施。此次版本是在2016版本上修订,并鼓励生产企业生产符合自治区标准的农田地膜,并开展科技创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研发、生产全生物降解农田地膜;鼓励销售企业、农田地膜使用者销售和使用符合自治区标准的和全生物降解农田地膜;鼓励研发、推广废旧农田地膜回收利用先进技术与机械,开展废旧农田地膜再利用.

Copyright©2024 新疆华夏大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综合办邮箱:Administration@hxddbiotech.com
采购部邮箱:Purchase@hxddbiotech.com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塔城市伊宁路9号
新疆华夏大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0901-6868333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